2025-凤凰单丛锯朵仔:以匠心雕琢的杏仁香韵

2025-凤凰单丛锯朵仔:以匠心雕琢的杏仁香韵

家香茶
3月11日发布

在广东潮州凤凰单丛之中,有一种叶片如锯、香气似杏仁的珍稀茶种——锯朵仔。作为凤凰单丛茶中的独特品种,它因叶片边缘细密锋利的锯齿而得名,更因清雅馥郁的杏仁香韵被誉为“茶中艺术品”。从采摘到制作,每一环节都凝聚着茶农的智慧与耐心,成就了这款兼具自然灵性与人文匠心的茶中瑰宝。


一、采摘的艺术:指尖上的“微雕”技艺

2025春锯朵仔 采摘.jpg

锯朵仔的采摘堪称凤凰单丛茶中的“最难课题”。其叶片仅有成人拇指大小,叶缘锯齿细密,形似微型锯片,且芽头娇嫩易损。茶农需在晴天午后1点至4点间(此时露水蒸发,叶质柔韧),以“轻捏快提”的手法精准采下带有驻芽的一芽二至三叶,确保芽叶完整无破损。因叶片细小,熟练工日采鲜叶不足3斤,经加工后仅得干茶约1斤,人工成本极高,故有“单丛小王子”之称。

为保护茶树生长,凤凰山茶农遵循“采养结合”原则:春茶留鱼叶或一至二片真叶,幼龄茶树则“打顶留侧”,通过科学管理维持茶树活力,确保来年品质。这种与自然共生的智慧,让锯朵仔的采摘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生态哲学的实践。


二、制作的匠心:十八道工序凝练香魂

锯朵仔的制作工艺繁复细腻,需历经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十余道工序,每一环节皆需精准把控:

  1. 晒青与晾青
    鲜叶薄摊,在午后4-5点的柔光下轻晒20-30分钟,待叶片由青转暗、触感绵软后移至阴凉处摊晾,平衡水分,唤醒叶片活性。
    2025春锯朵仔 晒青.jpg
    2025春锯朵仔 晒青1.jpg
  2. 做青:香气生成的灵魂
    通过16-18小时的反复摇青与静置,叶片边缘因碰撞氧化形成“绿叶红镶边”,同时激发杏仁香前体物质。茶农需每隔2小时手工摇青3-5分钟,凭借经验感知叶片发酵程度,稍有不慎便会破坏香气的纯净度。
    2025春锯朵仔 半发酵.jpg
    2025春锯朵仔 摆盘.jpg
  3. 烘焙:以火塑魂
    传统柴火烘焙工艺是锯朵仔风味的点睛之笔。茶青需在烤炉中历经22小时低温慢焙,温度严格控制在85-90℃。柴火赋予茶汤温暖的木质香,同时锁住杏仁果香,形成“清雅与醇厚并存”的独特口感。
    2025春锯朵仔 炒茶.jpg
    2025春锯朵仔 烘烤.jpg

三、品鉴与风韵:一杯茶中的潮汕精神
成品的锯朵仔干茶条索纤细紧直,色泽乌褐油润,叶缘朱红似镶金边,被称为“玉叶金边”。冲泡后茶汤橙黄透亮,初闻杏仁香高锐如蜜,细品则奶香与果韵交织,喉韵甘润绵长,叶底匀齐柔软,尽显高山茶的内敛山韵。
2025春锯朵仔.jpg
2025春锯朵仔 试喝.jpg

在潮汕工夫茶文化中,锯朵仔被喻为“十八岁的小姑娘”——清新灵动却不失底蕴,恰如潮汕人追求极致的生活美学:既有对传统的坚守(如坚持手工制茶),又有对创新的包容(如香型细分)。每一杯锯朵仔,都是自然馈赠与人文匠心的交响,承载着潮汕茶人“以茶修身”的哲学。


四、存续与发展:珍稀茶种的文化之路
尽管锯朵仔因产量稀少、工艺复杂而价格不菲,但其独特风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茶客。从一片锯齿叶到一盏杏仁香,锯朵仔的故事,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更是时间与技艺的诗篇。它不仅是凤凰单丛茶的骄傲,更是中国茶文化“精益求精”精神的鲜活注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 0 分享 收藏
评论 抢沙发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