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道文化
工艺流程
关于我们
Search
1
2025-春蜜兰香
7 阅读
2
春山吐翠时 香采蜜兰归
6 阅读
3
2025-凤凰单丛锯朵仔:以匠心雕琢的杏仁香韵
3 阅读
4
制作凤凰单丛的详细工序
3 阅读
5
凤凰单丛大乌叶:潮州高山孕育的茶中哲人
3 阅读
凤凰单丛茶
登录
找到
11
篇与
家香茶
相关的结果
2025-03-26
凤凰单丛大乌叶:潮州高山孕育的茶中哲人
在潮州凤凰山的云海与峰峦之间,生长着一款深藏不露的传奇茶品——凤凰单丛大乌叶。它不似“蜜兰香”以甜润夺人,也不像“鸭屎香”因猎奇之名走红,却以厚重如山的气韵、深邃悠长的回甘,在单丛茶的江湖中独成一派。大乌叶如同一位隐于深山的智者,用乌墨般的叶片镌刻着高山的风骨,以沉稳的茶汤传递着潮州茶文化的哲思。 一、乌叶之名:凤凰山的风骨密码 大乌叶的得名直白而深刻——其叶片硕大肥厚,色泽墨绿近乌,叶缘锯齿如刀刻,叶脉粗犷如山脉纹理。这般独特形貌,实为凤凰山自然生态的“基因编码”: 高山云雾的馈赠:大乌叶多生于海拔800米以上的老枞茶园,终年云雾缭绕,漫射光与昼夜温差迫使茶树积累更多芳香物质。强烈的紫外线更催生大量花青素,赋予叶片深沉的乌绿色泽,形成天然的“防晒屏障”。 百年老枞的底蕴:优质大乌叶多采自树龄50年以上的老枞茶树。这些历经风雨的老树根系深扎岩隙,吸收火山岩风化后的矿物质,茶汤中独有的“山韵”便源于此。茶农常说:“枞龄越老,茶气越沉,乌叶的魂在根里。” 二、匠艺之魂: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大乌叶的制作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需将传统工艺的精髓与自然规律的感知融为一体: 晒青与浪青的节奏:采摘后的鲜叶需在午后柔光下晾晒,以“退水”激活酶活性;随后的浪青(摇青)工序尤为关键,茶青在竹筛中有节奏地碰撞,叶片边缘逐渐泛起朱砂红,形成“绿叶红镶边”的乌龙茶特征。 大乌叶 摇青.jpg图片 大乌叶 半发酵1.jpg图片 大乌叶 半发酵2.jpg图片 大乌叶 揉捻.jpg图片 大乌叶 揉捻2.jpg图片 大乌叶 烘焙准备.jpg图片 炭焙的涅槃:大乌叶的灵魂在焙火中升华。茶农以荔枝木炭文火慢焙,历时数十小时,火温随茶叶状态精准调节。炭火不仅赋予茶汤温暖的蜜香,更让茶中苦涩物质转化为甘醇。正如潮州老茶师所言:“炭火是茶的第三位母亲,能把山野气炼成文人骨。” 大乌叶 初次烘焙.jpg图片 大乌叶 烘焙.jpg图片 三、茶汤之境:从色香味到天地心 冲泡大乌叶,如同展开一幅水墨长卷: 观色:茶汤呈琥珀金汤,通透如蜜,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色泽由浅金渐入橙红,如落日余晖浸染云层。 闻香:初闻似兰芷幽香隐于雨后山林,再品有熟果蜜甜缠绕喉间,尾调带一缕炭火焙出的木质沉香,层次分明却浑然一体。 品韵:入口鲜爽如山泉,随即化作醇厚绵密的茶汤,喉底回甘如岩隙渗出的清泉,持久不散。老茶客称其“三杯见骨”——首杯识其香,二杯感其力,三杯悟其韵。 四、文化之思:一片乌叶里的潮州精神 大乌叶的“拙”与“厚”,恰是潮州文化的缩影: 隐忍的智慧:不争“香名”,却以气韵服人,如同潮州匠人低调务实、厚积薄发的精神。 风土的记忆:每一片乌叶都烙印着凤凰山的日照、云雾、岩土与季风,是潮州人“靠山吃山”的生存哲学体现。 时光的馈赠:老枞大乌叶的珍贵,在于人与自然的长期共生——茶树需要岁月沉淀,制茶技艺依赖代际传承,品茶心境更需时光打磨。 结语:与乌叶对话,见天地众生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乌叶像一位沉默的导师。它用乌沉的叶色提醒我们“厚重胜过浮华”,以持久的回甘诉说“慢即是快”的哲理。一壶乌叶茶,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场与凤凰山千百年茶魂的对话——当我们学会品味它的深沉,或许也能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那一片“乌叶净土”。
凤凰单丛茶
# 大乌叶
家香茶
3月26日
0
3
0
2025-03-11
制作凤凰单丛的详细工序
制作凤凰单丛茶的完整工序极为繁复,综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精制流程,可分为以下十八道核心工序,涵盖初制与精制两大阶段: 一、初制工艺(前九道工序) 采青 选择春季晴天午后1-4时,采摘一芽二至三叶的鲜嫩驻芽茶青,要求轻采轻放、松堆分类,避免叶片损伤或红变。 茶树需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以乌岽山茶区为佳,确保茶叶内含物丰富且具山韵。 晒青 鲜叶薄摊于竹筛,在午后柔和日光下晾晒20-30分钟,使叶片失水10%-15%,叶色转为暗绿、质地柔软,激发茶多酚氧化酶活性。 晾青 晒后茶青移至阴凉通风处摊晾1-2小时,降低叶温并平衡茎叶水分,恢复叶片弹性。 做青(浪菜) 核心香气形成阶段,需在温度20℃、湿度80%的环境下进行。通过5次以上碰青、摇青与静置交替,每次间隔2小时,促使叶缘氧化形成“绿叶红镶边”,香气从青草味渐变为花香。 杀青(炒茶) 锅温200-220℃,快速翻炒3-5分钟,高温钝化酶活性,固定品质,同时挥发青草气,激发蜜香。 揉捻 手工或机械揉捻,破坏叶细胞50%-60%,使茶汁渗出并紧结条索,为后续滋味浓醇奠定基础。 初焙(初烘) 揉捻叶以110℃初烘5-10分钟,蒸发水分至六成干,摊凉后平衡内外湿度。 复焙 二次烘焙温度降至100℃,烘至八成干,进一步稳定香气。 三次烘干 最后以85-90℃低温慢焙至足干(含水率4%-5%),确保香气清高持久。 二、精制工艺(后九道工序) 归堆 按香型(如蜜兰香、黄栀香)和品质分类归堆,确保批次一致性。 拣剔筛末 人工或机械剔除茶梗、黄片及杂质,筛末后净度需达茶枝含量≤1.8%。 拼配(分级) 由品茶师按不同山头、海拔、品种调配小样,平衡山韵、蜜韵与回甘,形成标准风味。 炭焙提香 传统荔枝木炭焙22小时,温度85-90℃,赋予茶汤木质香并锁住杏仁香,降低茶叶寒性。 三选(色选、风选、手选) 通过色选机剔除异色叶,风选分离碎末,人工复检确保每片茶叶形态匀整。 褪火 炭焙后茶叶密封静置2-3个月,散去火气,使茶性转温润。 干燥储存 足干茶叶避光密封于铁罐或陶缸,或低温冷藏(5℃以下),防止氧化吸潮。 包装 按规格分装,标注产地、香型与等级,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质检与溯源 现代工艺增加农残、重金属检测,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追溯。 工艺特点与价值 凤凰单丛的十八道工序,融合了传统经验与科学管理,例如做青需精准控制温湿度,炭焙依赖茶师对火候的直觉把控。其耗时耗力(如单日仅制干茶1斤)与对自然条件的严苛依赖(如仅采春茶),使其成为乌龙茶中工艺复杂度与人文价值的典范。
凤凰单丛茶
家香茶
3月11日
0
3
0
2025-03-11
2025-凤凰单丛锯朵仔:以匠心雕琢的杏仁香韵
您挑选的是锯朵仔(25年春茶) 在广东潮州凤凰单丛之中,有一种叶片如锯、香气似杏仁的珍稀茶种——锯朵仔。作为凤凰单丛茶中的独特品种,它因叶片边缘细密锋利的锯齿而得名,更因清雅馥郁的杏仁香韵被誉为“茶中艺术品”。从采摘到制作,每一环节都凝聚着茶农的智慧与耐心,成就了这款兼具自然灵性与人文匠心的茶中瑰宝。 一、采摘的艺术:指尖上的“微雕”技艺 2025春锯朵仔 采摘.jpg图片 锯朵仔的采摘堪称凤凰单丛茶中的“最难课题”。其叶片仅有成人拇指大小,叶缘锯齿细密,形似微型锯片,且芽头娇嫩易损。茶农需在晴天午后1点至4点间(此时露水蒸发,叶质柔韧),以“轻捏快提”的手法精准采下带有驻芽的一芽二至三叶,确保芽叶完整无破损。因叶片细小,熟练工日采鲜叶不足3斤,经加工后仅得干茶约1斤,人工成本极高,故有“单丛小王子”之称。 为保护茶树生长,凤凰山茶农遵循“采养结合”原则:春茶留鱼叶或一至二片真叶,幼龄茶树则“打顶留侧”,通过科学管理维持茶树活力,确保来年品质。这种与自然共生的智慧,让锯朵仔的采摘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生态哲学的实践。 二、制作的匠心:十八道工序凝练香魂 锯朵仔的制作工艺繁复细腻,需历经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十余道工序,每一环节皆需精准把控: 晒青与晾青 鲜叶薄摊,在午后4-5点的柔光下轻晒20-30分钟,待叶片由青转暗、触感绵软后移至阴凉处摊晾,平衡水分,唤醒叶片活性。 2025春锯朵仔 晒青.jpg图片 2025春锯朵仔 晒青1.jpg图片 做青:香气生成的灵魂 通过16-18小时的反复摇青与静置,叶片边缘因碰撞氧化形成“绿叶红镶边”,同时激发杏仁香前体物质。茶农需每隔2小时手工摇青3-5分钟,凭借经验感知叶片发酵程度,稍有不慎便会破坏香气的纯净度。 2025春锯朵仔 半发酵.jpg图片 2025春锯朵仔 摆盘.jpg图片 烘焙:以火塑魂 传统柴火烘焙工艺是锯朵仔风味的点睛之笔。茶青需在烤炉中历经22小时低温慢焙,温度严格控制在85-90℃。柴火赋予茶汤温暖的木质香,同时锁住杏仁果香,形成“清雅与醇厚并存”的独特口感。 2025春锯朵仔 炒茶.jpg图片 2025春锯朵仔 烘烤.jpg图片 三、品鉴与风韵:一杯茶中的潮汕精神 成品的锯朵仔干茶条索纤细紧直,色泽乌褐油润,叶缘朱红似镶金边,被称为“玉叶金边”。冲泡后茶汤橙黄透亮,初闻杏仁香高锐如蜜,细品则奶香与果韵交织,喉韵甘润绵长,叶底匀齐柔软,尽显高山茶的内敛山韵。 2025春锯朵仔.jpg图片 2025春锯朵仔 试喝.jpg图片 在潮汕工夫茶文化中,锯朵仔被喻为“十八岁的小姑娘”——清新灵动却不失底蕴,恰如潮汕人追求极致的生活美学:既有对传统的坚守(如坚持手工制茶),又有对创新的包容(如香型细分)。每一杯锯朵仔,都是自然馈赠与人文匠心的交响,承载着潮汕茶人“以茶修身”的哲学。 四、存续与发展:珍稀茶种的文化之路 尽管锯朵仔因产量稀少、工艺复杂而价格不菲,但其独特风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茶客。从一片锯齿叶到一盏杏仁香,锯朵仔的故事,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更是时间与技艺的诗篇。它不仅是凤凰单丛茶的骄傲,更是中国茶文化“精益求精”精神的鲜活注脚。
凤凰单丛茶
# 锯朵仔
家香茶
3月11日
0
3
0
2025-02-27
春山吐翠时 香采蜜兰归
当岭南的晨雾还未散尽,凤凰山脉的茶农已背着竹篓隐入青嶂。此刻正是 2025 年早春二月,清明未至而春气已浓,漫山遍野的蜜兰香茶树正舒展着新叶,等待着一场与指尖的对话。 20250227春蜜兰采摘.jpg图片 一、 山魂水魄孕奇香 凤凰单丛的故乡隐匿在粤东的褶皱里,海拔千米的乌岽山巅常年云雾缭绕,土壤中富含矿物质的红壤孕育出独特的韵味。蜜兰香作为单丛茶中的佼佼者,其香气如蜂蜜般甜润,又似幽兰悄然绽放,这种复合香型的形成,既得益于凤凰山独特的微气候,更源自六百余年的栽培智慧。 清晨五点,茶农们踏着露水而上。他们的指尖如同灵动的蝴蝶,在茶枝间翻飞,遵循着 "一芽三叶" 的古训。采摘时须轻提慢放,避免损伤芽叶的完整性,这不仅关乎茶叶的品相,更影响着后续制作中香气的释放。 二、时光淬炼出真味 20250227春蜜兰晒青3.jpg图片 鲜叶入厂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悄然展开。晒青环节中,茶青在纱网上均匀摊开,接受春日暖阳的轻抚,叶缘逐渐泛红,恰似美人初醉。入夜后,做青工序正式登场,茶青在摇茶机里面有节奏地振动,茶叶相互碰撞摩擦,促使香气物质充分转化。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窗棂时,杀青的铁锅已烧至微红。经验老到的茶师将茶叶倒入锅中翻动,随着噼啪声响,青草气渐渐消散,蜜兰香的馥郁开始在空气中弥漫。揉捻、烘焙等工序次第展开,每一步都在考验着制茶人的功力。 三、一盏香茗悟春秋 待条索紧结的干茶落入茶碗,沸水冲激的瞬间,茶香便如惊鸿一瞥,令人心旌荡漾。观其汤色,金黄透亮如琥珀;品其滋味,醇厚甘滑似琼浆。茶汤过喉,回甘久久不散,仿佛将整个春天的精华都留在了舌尖。 凤凰单丛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色香味形,更在于其承载的人文精神。从宋种母树到现代茶园,从手工制作到机械革新,变的是技艺,不变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品质的执着。正如茶农常说的:"茶是山的孩子,只有用心呵护,才能收获它的芬芳。" 暮色四合时,山风送来缕缕茶香。这一杯蜜兰香,既浸润着凤凰山的灵秀,又凝结着茶人的心血,更承载着千年茶文化的厚重。当我们在都市的喧嚣中捧起这盏春茶,仿佛能听见山涧溪流的私语,看见云雾缭绕的茶山,触摸到时光沉淀的温度。
凤凰单丛茶
家香茶
2月27日
0
6
0
2025-02-22
2025-春蜜兰香
您挑选的是蜜兰香(25年春茶) 2025年2月22日 采摘后晒青 2025春蜜兰香 晒青1.jpg图片 2025春蜜兰香 晒青2.jpg图片 摇青 2025春蜜兰香 摇青.jpg图片 2025年2月23日 一夜发酵 2025春蜜兰香 一夜发酵.jpg图片 炒青 2025春蜜兰香 炒青.jpg图片 揉青 2025春蜜兰香 揉青.jpg图片 2025春蜜兰香 揉青2.jpg图片 烘焙 2025春蜜兰香 烘焙起火.jpg图片 2025春蜜兰香 新茶烘焙.jpg图片 2025春蜜兰香 烘焙中.jpg图片 春蜜兰香新茶 2025春蜜兰香 新茶出炉.jpg图片 2025春蜜兰香 新茶试喝.jpg图片 2025-03-20 星期四晚上 春蜜兰 二次烘焙 2025春蜜兰 二次烘焙.jpg图片 精挑二次烘焙出炉的蜜 精挑二次烘焙出炉的蜜兰香.jpg图片 蜜兰香成品新茶试冲 蜜兰香成品新茶试喝.jpg图片 2025年3月22日 成品茶
凤凰单丛茶
# 蜜兰香
家香茶
2月22日
0
7
0
1
2
3
下一页